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建設應急物流,快遞可以做什麼? | 2022-05-31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k.sina.com.cn/article_3215082647_bfa2449701900zmhn.html" “ 快遞上陣,助力應急物流建設。 ” ■?文記者:苗琳通訊員:鮑星 ■關鍵詞:抗疫 柵欄內外的雙向守護 4月28日,北京通州某小區北門柵欄外,京東快遞小哥馮玉濱察覺出一些不尋常—小區因出現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7日晚開始被管控,居民們大批量囤貨。馮玉濱每天的配送單量也由平日的200多單變成了七八百單。 “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消毒用品、蔬菜水果、紙尿褲、狗糧貓糧等。”下午,第二班快遞送來時,馮玉濱感到壓力襲來,一方面擔心激增的貨量有積壓,另一方面也察覺到取件人的猶豫,取件速度比平常慢了許多。 目光穿過柵欄縫隙,13棟樓,1600多戶,在這里服務2年的時間里,馮玉濱對其中的80%都有所了解。“這些都是大家急需的東西,我就在這里等吧!”馮玉濱決定就在原地過夜,用安心的守候打消了小區里取件人的擔憂。 這邊,馮玉濱彎腰找到快遞,遞給取件人;那邊,防范區的居民可以自己來取件,封控、管控區域的快件由志愿者幫忙代取,隨后經由身著防護服的“大白”交給收件人。 晚上,馮玉濱的愛人給他送來了被子。離開時,她看到還有人在小區柵欄處等著取快遞。 忙完后,馮玉濱在三輪車里躺下,車廂的長短正好容下他,4月北京的氣溫也不冷不熱,正合適。 29日早上6時,馮玉濱睡醒,在小區遛彎的魏大爺順便來取件,發現了他三輪車里的被子— “小馮你夜里沒走啊?” “是啊,貨太多了,大家都著急用。” “哎喲,那睡這里冷不冷啊?” “不冷,我得在這兒守著。” “你等著,我回去給你拿幾個包子吃……”守候,在彼此間傳遞更多溫暖。接下來的幾天,馮玉濱一直駐扎在封控小區門口,成為一座24小時移動服務站點,從最開始每天接收兩批快遞,發展到后來居民們網購團購的蔬菜、外賣也都被要求放在他那里。更多居民得知馮玉濱為快遞“守夜”,他們紛紛從家里拿出包子、餃子、刀削面、水果,衣服、帳篷、睡袋、被褥,爭搶著為他“預訂”一日三餐和衣食住行。后來居委會也送來一些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還送來展布用來遮蓋貨物。 一天晚上,馮玉濱收到一份特殊的外賣,單子上備注著:“給京東小馮。小馮你辛苦了,吃吧!”隨后,他又收到一條來自小區用戶的微信,說剛剛的外賣是給他買的,讓馮玉濱安心吃。 “這就是個陣地,得把它守住!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工作,在特殊時期堅持把快遞送好,沒想到大家給我這么多溫暖。”馮玉濱說,他感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善意,一切都是值得的。 5月4日,小區的貨量基本恢復正常,馮玉濱準備“撤攤”,此后每日上午下午各配送一次便可以滿足小區居民的需求。臨走前,柵欄那邊一位常來取件的居民向他喊道:“等解封了,咱們喝酒去!” 馮玉濱說,這7天里,他服務了上千人次,認識了小區里超過95%的居民,這正是快遞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中,像馮玉濱這樣的末端“快遞守夜人”還有很多。他們守住了物資供應的順暢,守住了快遞的安全抵達,撫平了疫情之中人們心里的慌亂,送出了黑夜里的星光和溫暖。 在上海,中國郵政某分公司全體33名黨員化身為“大白”和“小藍”,承擔起小區發放抗原試劑,核酸檢測秩序引導、掃碼登記、分發保供物資和快遞等工作,他們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脫下防護服才發現手上蛻皮,耳后也因長時間佩戴口罩而破皮。在長春,順豐被列入省重點生活必需品保供物流配送企業,建立400人的保供小組,調配上百輛運輸車,24小時隨時待命,確保接到任務時人員車輛能夠高效運轉,及時開展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運輸工作,截至記者發稿時已運送超300噸生活保障物資。在北京,菜鳥啟動了疫情應急響應方案,24小時不間斷在封控區和管控區內配送物資,當天到站的包裹不管多晚都在當天配送完畢,僅一個站點一周就為居民送達70噸生活物資。此外,“三通一達”都推出了專項“抗疫基金”,均拿出上億元幫助基層網點紓困,支持網點采購防疫物資和物料面單等。 在這場戰疫中,不止末端,郵政快遞業在收、轉、運、派等各個環節進行探索,嘗試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中搭建起一套強大的公共應急配送體系。 在突發重大疫情之下,城市應急物資保障主要包括兩種組織形式:政府主導的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和市場主導的市場物資供應體系。其中,應以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為主導、市場物資供應體系為輔助。 市場物資供應體系的實體店銷售和線上銷售兩種方式在疫情管控措施下容易失靈。出于防止人群聚集、疫情擴散等因素的考慮,實體店銷售往往受到限制,加之封控區和管控區居民無法到實體店采購物資,而真正需要物資保障的恰恰就是這部分人群;市場配送體系受道路交通被管制或阻斷、員工和場所被封控或管控、響應政府號召暫停營業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處于受阻狀態,這就導致了依托市場配送體系才能開展業務的線上銷售也陷入癱瘓。 但市場物資供應體系仍可在疫情應急狀態下發揮作用。市場物資供應體系在封控區和管控區通常是失靈的,但在防范區仍可在一定程度上運轉。更重要的是,市場配送體系的從業人員如快遞員、騎手、小貨車司機等,人數眾多、有自己的運輸工具、熟悉市內配送作業,是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可以借用的配送力量。 按照市場失靈、政府補位的原則,由政府主導的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顯得格外重要。該體系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公共應急物資的調度,解決應急物資的“來源”問題;二是公共應急配送體系,解決應急物資的“去向”問題,即怎樣把應急物資送到需要的組織和人員手中。 突發重大疫情的應急物資主要包括應急醫療和防疫物資、應急辦公設備和耗材、應急生活必需品(如米面糧油、肉蛋果蔬、方便食品飲品等)、特殊物品(如常用藥品、母嬰用品、寵物食品等)等需要快速、多頻配送的消耗品。其中,應急生活必需品是應急物資保障的重點和難點。此外,應急物資還包括應急車輛、機械裝備、臨時建筑等,這一類無需多頻配送、非消耗類物資,與應急場所、應急管理人員一樣,可通過政府應急調度解決。 應急物資的來源包括市外進港物資和市內存量物資。市外進港物資包括市場主體從市外批量采購的物資、醫療機構從市外批量采購的醫療和防疫物資、外市支援的批量物資、進港快遞包裹中的各類物資等。市內存量物資包括各類主體的存量物資(疫前存量物資、疫情發生期間市外物資進港倉儲后轉換為存量物資)、市內各類市場主體生產的農產品和工業品等。 如何調度足夠的物資?應急管理者需要在平時就提前完成諸多準備事項:建立并動態管理應急物資需求和存量清單,建立庫存暫缺物資的調度方案;與相關城市建立應急相互保供物資、互相支援急缺物資、互認貨車及駕駛員應急通行證等一攬子互惠互助協議;建立應急保供企業和備用保供企業(從事相關物資生產的農業主體和工業企業)名錄,并分別簽訂應急保供協議。 公共應急配送體系的任務是將應急物資拆散、分揀、打包,然后點對點配送到相應的組織或人員手中,其本質就是同城快遞。同城快遞的運行方式中,效率最高的是“倉配一體化”。按照倉配一體化模式,公共應急配送體系可以由以下3個部分組成:一是倉配基地(2022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在各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這里的“城郊大倉基地”其實就是倉配基地的概念),用于應急物資的集中接收、倉儲、分揀、打包、發貨。二是市內運輸網絡,用于將物資包裹從倉配基地運輸到各配送末端。三是配送末端,要求每個小區設置一個,用于集中接收應急物資包裹,并將其派送給居民用戶或應急組織。其中,管控區和防范區由居民到末端自取,封控區由末端配送人員或社區工作者投遞上門。 值得注意的是,應急配送末端的建設和維護應給予充分重視。在市內配送業態中,承擔“最后100米”投遞任務的配送末端都是整個配送網絡的基礎。應急配送末端也一樣,它關系整個應急配送體系的轉運效率、投遞深度和精度,進而對應急管理成效產生深遠影響。此外,應急配送末端決定了倉配基地的選址和規模,也決定了市內運輸網絡的組織形式和拓撲結構,是整個公共應急配送體系的“陣基”。公共應急配送體系與快遞行業一樣,遵從“末端為王”的準則。 此外,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需要軟件系統的支撐,具體包括:應急物資集中采購系統、應急物資庫存的動態管理系統、各品類物資的供需數據和庫存不足預警系統、應急生活必需品和特殊物品網上下單和訂單處理系統、醫療防疫物資和應急辦公設備耗材的申領和訂單處理系統、市內配送路由信息系統、相關大數據分析系統等。 3個節點,用好快遞一張網 如何將倉配一體化的公共應急配送體系付諸實踐,是搭建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關鍵。 表面看來,公共應急配送體系的倉配中心、市內運輸網絡和配送末端三部分建設難,維護難,發揮作用的機會少。但實際上,按照應急系統要“平戰結合”的原則,考慮倉配一體化本身就是快遞轉運模式的一種,而各城市都有快遞分揀場所(可以升級改造為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進而作為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快遞市內運輸干線(可以轉換為公共應急運輸網絡)、快遞末端(可以升級改造為公共應急配送末端)。即依托現有的市內快遞配送體系建設公共應急配送網絡這種思路是可行的。 1.建設高標準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作為公共應急倉配基地。 近年來,快遞和電商互生共存、迅猛發展,是互聯網經濟最重要的支撐,在商貿流通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數城市的快遞和電商產業多存在規模小弱、分布散亂、場地設施低端、協同發展水平較低、與本地產業關聯度不高、發展規劃缺乏前瞻性等問題。與此同時,收發快遞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準公共服務”。因此,規劃建設一個具有一定前瞻性、可以實現快遞和電商集聚發展的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既是地方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建設美好城市的未來“剛需”。 一個高標準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不但可以極大助力快遞電商與本地產業的協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便捷收發快遞越來越高的要求,而且可以在應急狀態下作為公共應急倉配基地使用。 所謂的“高標準”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統籌規劃標準高。由政府投資或控股建設。這有利于把握規劃和建設標準,有助于加快園區規劃建設和投入運營,有利于實施產業政策引導,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應急管理者在應急狀態下對園區企業、場地設施、車輛物資等進行一定程度的統籌調度。 功能區劃標準高。產業園包括快遞分揀場地、高標準電商倉(含冷鏈倉儲)、電商營業場所、新業態電商(短視頻營銷、直播帶貨、新零售、社區團購等)培訓和孵化基地、預制菜(中央廚房)加工車間、鄰里社區等。其中,高標準電商倉可以作為應急物資的倉儲場所;電商可以作為應急配送軟件的開發和運營方;預制菜加工企業可以作為應急生活物資等吃喝用度類應急物資的供貨商;快遞企業可以為應急物資提供分揀、打包、張貼快遞面單、發貨等服務,即把應急物資以快遞電商的作業模式進行分揀操作。 區位選擇標準高。產業園臨近高速公路出入口,與市內主干道有效銜接,便于快遞包裹、批量物資的轉運吞吐。如區位選擇能同時兼顧空港物流園、鐵路貨站等其他交通基礎設施則更佳。 規模規劃標準高。園區建設規模與快遞進出港件量峰值、城市人口數(決定應急物資需求量)、電商業務規模、相關產業規劃等有關。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城市規模中型,發展水平中等,具有一定代表性。海州區人口約85萬(2022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散發期間全區參加核酸檢測的人數),日均進港快件約38萬件(峰值約70萬件),日均出港(出港件可以反映電商業務規模)約35萬件(峰值約70萬件),其園區規模為450畝(其中100畝為預留拓展空間,總投資約3.5億元至4.5億元)。 2.建設以快遞收發為主營業務的社區配送中心作為公共應急配送末端。 想要承接應急物資的末端配送任務,公共應急配送末端需要具備3個條件:具有公共屬性,服從應急管理者的調度;每個小區各設置一個,以確保應急物資配送廣泛覆蓋;設置于小區內部,便于應急物資分發,規避物資在末端多點分發增加的防疫風險。 而菜鳥驛站、各快遞企業營業網點、豐巢快遞柜等現有的快遞末端體系都無法滿足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項:一是由不同的私營企業投資建設,各成體系、互相競爭,不具備公共屬性;二是沒有任何一家實現對所有小區末端點部的全覆蓋;三是除了豐巢快遞柜外,只有極少數將末端點部設置于小區內部,而豐巢快遞柜本身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承接應急配送任務的。 如何改造現有的快遞末端以適應應急配送需求呢? 2018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1號)就提出了“明確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公共屬性,將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這為如何改造現有的快遞末端體系指明了方向:建設以政府為主導、各郵政快遞企業共同參與、廣泛覆蓋各居民小區、為所有城市配送主體提供末端代投服務、積極拓展各類便民服務新業態的多功能型社區配送中心。江蘇省連云港市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在海州區試點該模式(詳見《快遞》雜志2021年第9期《破局末端,精彩出“場”》),并已取得較好的試點成果。 按照這種思路建設的社區配送中心可將其作為公共應急配送末端,這便可以滿足上述公共應急配送末端應達成的3個條件;平時以快遞服務和其他疊加業務為收入來源,不需要政府額外支付日常維護費用;在應急狀態下可以作為應急社區工作者休息、辦公、就餐的臨時場所;中心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理貨、分發、投遞技巧,且與周圍居民較為熟稔,可以與社區工作者一起提供較為專業的末端配送服務;可以充當應急狀態下社情民意的前哨觀察站。 此外,該類型社區配送中心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統一規范、普惠便捷的快遞收發服務;有效避免目前快遞末端多頭重復投入造成的場地和交通資源浪費;可以面向社區團購、新零售、外賣跑腿等新業態共享末端資源,消除其發展的最大痛點,為其發展掃清最后障礙;發揮網點密布的優勢,拓展代繳水電費、家政維修、小型藥站、政務服務進小區等便民服務。 3.構建新的快遞市內運輸網絡作為應急配送運輸網絡 在現行快遞轉運體系下,各品牌快遞企業都有不同的市內運輸網絡。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和社區配送中心投入運營后,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到各社區配送中心的郵路共同構成了新的快遞市內運輸網絡,入駐園區的快遞企業可以共享這個運輸網絡。同時,一個市內運輸班組可以承接相鄰區域的若干個社區配送中心的配送任務,進一步集約市內快遞配送資源。這套新的快遞市內運輸網絡即可承載應急物資從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到配送末端的運輸任務。 在這張應急配送運輸網絡下,應急物資可以借助數量眾多的快遞車輛和專業的快遞員團隊與快遞包裹同步配送,為各封控、管控小區每天提供至少兩個頻次的配送服務,使得上午的物資需求最遲當天下午就可以得到滿足,下午的物資需求最遲第二天上午就可以得到滿足,而且可以隨時根據應急物資的即時配送需求加大配送頻次,為應急物資的市內運輸和配送提供堅強保障。 4.建設應急物資的本地供應鏈 在突發重大疫情的極端情況下,疫情可能同時在多個城市肆虐,外市應急保供企業和備用應急保供企業可能無法按協議約定向本市提供應急物資。應急管理者對此要予以充分預判,并通過加強應急物資的本地產業鏈建設,切實提高應急狀態下本市應急物資自給自足的能力。其中,提升本地農產品(尤其是保質期較短的果蔬、肉蛋)自給自足的能力最為重要。 提升本地農產品自給自足能力的方式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行政命令擴大果蔬種植、畜牧養殖規模,方式二是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市場主體主動建設本地農產品供應產業鏈。方式一可以短時間內看到成效,但可能經不起市場考驗(如擴大種植養殖規模后,可能出現產品滯銷、“谷賤傷農”等情形);方式二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過程,但經得起市場考驗的長遠之計。 開展農產品從農村田間到城市居民樓下的“農產品直通車”項目,是一個比較好的路徑。例如:本市有小區200個,配套建設社區配送中心200個,社區配送中心既是末端配送網點,也是農產品直通車的銷售前端。農產品直通車的優勢有:配送速度快(最遲半天送達)、配送到樓下方便收取、產品新鮮品質有保障(從地頭直達且有官方背書)、價格較低(已最大化減少中間商環節)等,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以每個社區配送中心平均每日僅售賣10千克小青菜計,全網每日可售賣小青菜2000千克,全年可消耗小青菜730噸,以小青菜畝產2500千克計,需要種植面積約300畝。為保障小青菜足量、保質、穩供,農產品直通車經營方可以采取的最可靠的方式是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300畝小青菜的訂單合同,在小青菜育苗之前支付定金,小青菜成熟后按合同約定價格回收小青菜,這即是典型的訂單農業程式。按照這一程式,農產品直通車的經營方可以發展西紅柿等常見蔬菜、雞蛋、豬肉等其他訂單農業生產方式,最終實現建成本地農產品供應產業鏈的目標。此外,發展訂單農業是實現農村土地集約耕種最有效的手段,可以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極大助力。 7個步驟,撐起應急一把傘 突發重大疫情后,市場物資供應體系根據應急預案,在嚴格落實防疫管控措施的前提下在防范區有限度地開展業務。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應根據應急預案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第一時間作出響應。 1.調度人員、車輛、場地 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由人員、車輛、場地三個元素構成,并在突發重大疫情后根據應急預案第一時間調度到位。 人員分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兩類。管理人員由屬地政府(總牽頭)、商務(負責體系中商貿事務的防疫監管和協調調度)、交通(負責體系中交通運輸事務的防疫監管和協調調度)、衛健(負責體系中防疫事務的監管和協調調度)、郵政管理(負責體系中郵政快遞事務的防疫監管和協調調度)等部門領導和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共同組建應急物資保障組,在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工作人員又分為駕駛員(分市外駕駛員、市內駕駛員)、場地防疫工作人員(含醫務工作者、場地消殺人員、場地崗哨人員、場地防疫巡查人員)、快遞分揀作業人員、應急物資出庫打包作業人員、系統客服人員、末端網點工作人員等。其中大部分崗位可以由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和社區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員充當,工作人員在應急物資保障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突發重大疫情后,首先要根據疫情流調信息排除已經感染人員和具有潛在感染風險的人員,再根據該組織的職能分工,調度各崗位的工作人員,最終將公共應急物資保障系統所有人員定員、定崗、定責。 車輛分為郵政快遞干線運輸車輛(往返于本市與上一級快遞分撥城市)、市外物資運輸車輛、市內物資運輸車輛、市內轉運車輛(往返于公共應急倉配基地與應急配送末端)。入駐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的郵政快遞企業可以調度數量可觀的大中小型貨運車輛,提供基本的運能保障。 場地包括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和應急配送末端,分別由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和社區配送中心就地轉化。 2.落實防疫措施 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要構建一個疫情防控的閉環網絡。 落實人員防疫措施。進一步完善公共倉配中心就餐、住宿、淋浴、洗衣、健身等生活設施,所有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要在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及其附近場所、公共應急配送末端及其附近場所實施封閉管理;所有人員根據工作崗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等級的疫情防護措施;所有人員每日進行一次健康監測(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參與市外運輸的人員與其他人員分區作業、分區管控。 落實車輛防疫措施。每日對車輛內外消殺一次;可以考慮在高速公路口到公共應急倉配基地搭建臨時的物理隔斷通道,進一步加強對市外來車的管控。 落實場所防疫措施。每日對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和各公共應急配送末端及相關設施設備消殺一次,無關人等禁止進入;應急配送末端還要采取設置一米線、錯峰取件等措施,防止人群聚集。 落實物資和快遞包裹防疫措施。批量應急物資和快遞包裹進入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倉儲前集中消殺一次;快遞分揀傳輸帶上安裝六面消殺裝置,對將要發往各應急配送末端的應急物資包裹和快遞包裹再行消殺一次;到達應急配送末端后,進行第三次消殺。應急配送末端預備口罩、一次性醫用手套、消毒噴壺等,方便居民開拆包裹時做好個人防護并對包裹外包裝和內容物進行層層消殺。 3.確定應急物資保供價格體系 應急醫療和防疫物資、應急辦公設備和耗材由財政兜底供應;應急生活必需品可以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制作應急生活物資包(平均每人每天需消耗大米500克、面粉500克、食用油25克、肉類100克、蛋類62.5克、蔬菜500克)向封控區免費供應,向管控區以成本價的50%供應,向防范區以成本價供應(以上價格為舉例,不構成實際操作建議;由應急生活必需品網上下單系統的軟件支撐);常用藥品、母嬰用品、寵物食品等特殊物品以市場價供應。此外,外市支援物資由指揮部決定,向特定人群分發。 4.發布提示公告 通過張貼公告、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向公眾宣傳如何通過公共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獲取物資。 社區防疫人員、應急管理人員通過醫療防疫物資和應急辦公設備耗材的申領系統申請相應物資,收貨地址可以選擇其工作崗位附近的社區配送中心(公共應急配送末端)。 封控區、管控區居民群眾通過應急生活必需品和特殊物品網上下單系統訂購應急生活物資包和常用藥品等特殊物品,可以通過市內配送路由信息系統跟蹤物資路由;其他個性化物資需求可以通過網購快遞渠道滿足。 不會使用網上下單系統的老年人、盲人等特殊群體,由應急配送末端工作人員提供幫助下單、送貨上門等服務,要告知這部分群體所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 此外,公告提醒公眾在開拆物資包或快遞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對外包裝和內容物進行層層消殺。公共應急物資保障系統的保障區域和相應的保障政策調整時(如將保供范圍擴大到防范區、封控區變成管控區、管控區變成防范區等情況)要及時廣而告之。 5.將各類應急物資調度至公共應急倉配基地 啟動物資調度預案。盤點公共應急倉配基地的存量應急物資,梳理暫缺物資清單,根據庫存暫缺物資調度方案向應急保供和備用應急保供企業落實暫缺物資來源、價格、數量、進港批次和日期安排、運輸車輛和人員等;根據與相關城市的一攬子互惠互助協議,落實具體車輛和人員疫情管控下的通行措施,調度急缺物資。市外物資的運輸可以考慮使用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的郵政快遞企業快運車輛(物流車輛),其不但運輸力量有保障,還有利于疫情管控閉環措施的落實。 將應急物資統一調度至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其一是將市外進港物資(含集采和援助物資)統一調度至公共應急倉配基地;其二是綜合考慮市內道路被管控的狀況、降低疫情通過配送渠道傳播的風險、提高應急物資配送精準度和配送效率等因素,將市內存量應急物資調度至公共應急倉配基地,交由應急公共配送體系統一倉儲、分揀、發貨、配送。 6.應急物資出庫、打包、發貨、配送 應急公共倉配中心接到醫療防疫物資和應急辦公設備耗材的申領系統、應急生活必需品和特殊物品網上下單系統的訂單指令后,交由訂單處理系統進行應急物資的出庫和打包,貼上快遞面單后進入快遞分揀設備進行分揀操作,通過市內應急配送運輸網絡配送至各應急配送末端。封控區的,由應急配送末端工作人員配送上門;管控區和防范區的,由居民群眾到應急配送末端自取。 7.大數據分析系統實現動態管理 相關軟件的后臺信息統一匯集到大數據分析系統,應急指揮部根據應急物資庫存的動態管理系統、各品類物資的供需數據和庫存不足預警系統,及時調整應急物資的調度策略;根據應急醫療和防疫物資的申領情況和人口數量等信息,綜合判斷某個區域可能出現的防疫工作異常情況;根據應急生活物資包下單情況,研判管控或封控措施落實情況,有無防疫網絡遺漏的單位和個人……這些大數據分析系統,可以很好地為應急指揮部的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當然,公共應急配送網絡體系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眾人拾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都可以參與機制的搭建、拓展和實踐。這套體系的成效和作用是可以預見的:貫徹“平戰結合”理念,體系建成后交由市場主體運營和維護,運營得當還可以為地方財稅作貢獻;應急狀態下,體系可以服從應急管理者的統籌調度,如臂使指;可以有效落實疫情管控閉環管理措施,實現疫情防控期間快遞不停業,避免群眾網購渠道被疫情防控措施阻斷,有效減輕應急物資保障壓力;為新零售、社區團購等電商新業態的發展打開想象空間;有效打通農產品從農村田間到城市居民樓下的通道,為發展訂單農業、實現農業生產從小農式作業向集約化作業轉型升級打開想象空間。 磨好“金剛鉆”,做好“瓷器活”。人、車、場、網,在應急配送體系中,快遞發揮著恰如其分的作用。5月15日,郵政快遞企業在北京、上海、江蘇、吉林、山西、浙江等地合計參與保供運輸車輛1.46萬輛,參與人員5.3萬人,運送生活物資1.49萬噸。快遞通了,應急便少了些匆忙,百姓更多了一份安心。 關鍵字標籤:油壓拖板車新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