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手工研磨精度達千分之一毫米——“超精密機械手”鑄造大國重器 | 2023-02-28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3-02/15/content_15483430.html" 魏紅權正在仔細研磨機械零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魏錸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婷通訊員朱天瑞一個超精密零件,不借用任何精密儀器,完全通過雙手研磨,零件表面平整、光亮如鏡,能清晰地反照出操作臺上的場景。這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機械加工公司鉗工魏紅權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示的絕活。從事精密零件加工37年,魏紅權在毫厘之間追求極致,手工研磨的零件精度超越機械設備加工的精度,參與完成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國家及省市重大項目50余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數千萬元,被稱為“新時代研磨大師”。刻苦訓練,成就一雙“超精密機械手”55歲的魏紅權,銑刨磨鉆、銼刮鋸斬,樣樣精通。在武重集團,許多重要裝備出廠前,都要經過魏紅權的雙手這最后一道關口。因為,他有一雙神奇的“超精密機械手”——沒有標尺,不用儀器,單憑手上的力道,他就能感知零部件尺寸的細微變化。一根主軸的設計精度要求達到頭發絲的十分之一,而他手工研磨的精度,卻達到0.001毫米,只有頭發絲直徑的七十分之一。千分之一毫米,這是精密機床都難以企及的精度。精湛的技藝,得益于他17歲剛入行時的“魔鬼訓練”。直徑50毫米、厚度30毫米的金屬錠,用銼刀銼成邊長25毫米的等邊六邊形,每天銼8小時,3天才能完成1塊,一個月下來手上到處都是傷痕。“雖然我個子不高,但你看我的手,一般人沒有我的手大,這與長年累月的磨煉有關。”魏紅權說,靠著苦練基本功,他完全掌握了鉗工工作的力道與手感。“機器只是人能力的延伸。數控機床達不到的產品精度,最后還是要通過手工研磨完成。”魏紅權說,手工研磨,對手的力度感和穩定性要求很高,稍不準確就會導致零件報廢,這是比繡花還精細還難的活,必須在保證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零件一絲一毫的細節變化,才能確保零件質量。攻堅克難,為高精尖新產品保駕護航“人生和工作技藝一樣,沒有竅門也沒有捷徑,都是磨煉出來的。我們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堅持開拓創新,把大國重器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魏紅權說。憑借精湛的研磨加工技藝,魏紅權帶領班組骨干職工解決了多項武重承擔的國家重大國防產品生產制造難題。其中,國家“863”計劃項目——七軸五聯動數控重型機床CKX5680,該項目可用于大型艦船螺旋槳加工,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類似的機床產品綜合精度超差而不能交付的技術難題,魏紅權已解決了300多個。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他先后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最美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如今,魏紅權有了自己的創新工作室。他組建團隊開展“攻關、傳藝、研發、交流”,總結個人操作法8項,先后帶出10多個徒弟,分配在各個裝配車間。“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能力。作為一線工人黨員,我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做好技藝傳承工作,為提高我國重型機床的研制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作出新貢獻!”魏紅權說。 關鍵字標籤:www.wonglee.com.tw/ |
|